移风易俗确实很有必要,但要兼顾民众心理接受度,循序渐进,而不可求急图快。
近日,温州禁止百姓私设灵堂的殡葬新规引发社会关注。新规规定,10月起,温州市将试点开展丧事集中办理服务,作为试点的大南街道、蒲鞋市街道,丧事办理将统一集中到温州市殡仪馆进行,届时,两个街道区域内将不再允许开设灵堂。
该殡葬新规在舆论场引起巨大争议,昨日,当地民政局回应称,丧事集中办理试点服务目的在于避免丧事扰民、办丧事铺张浪费。
禁止私设灵堂,真的会起到避免铺张浪费作用吗?这值得商榷。
在有关部门看来,铺张浪费或许是针对殡葬资源耗费,但对民众而言,若殡葬费用支出过高,那也是铺张浪费。
有网友就提出质疑,官方的殡仪馆也是要收费的,一旦集中办理丧事,形成垄断,民众可选择的空间只会更小。现在政策是有所优惠,但如若以后遇到政策变动,或由于殡仪馆自身因素致其涨价,民众恐怕连说“不”的机会都没。
具体到丧葬用品如花圈、花篮等物品上,这些又谁来购置,是否允许民众自带,也依旧存疑。若都是由殡仪馆统一进行购买,那可能衍生的寻租机会不可不警惕。
当地搞丧事统一办理,避免私设灵堂“扰民”是个重要理由。可如有学者所言,民众办理丧事只要不违反公共秩序,放在家门口,隔壁邻居没什么意见就可行。这些大都属于私权领域,如若真有扰民行为,有关部门按照现行的规定去进行制止,将其“请出”公共场所即可,无需这样大费周章。
更受诟病的是,该举措是强制实施。众所周知,在展开殡葬改革、移风易俗等活动时,最好的方式是倡导,而不是强制。但据媒体报道,根据新规有关规定,每个灵堂限摆设花圈、花篮、花匾总数不得超过5个,超出部分将以挽联方式进行替代。而对违规操办造成不良影响的,要求进行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,对失职人员逐级进行追究问责。
将引导性措施上升至强制性措施,其背后实质上是有关部门没有厘清公权与私权的边界,有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导如若厘清二者的边界,时刻树立边界意识,也便不会出现这样荒唐的决定。
当地文明办宣教处工作人员称,“如果老百姓接受那就是好事,不接受就有瑕疵。现在工作还在起步阶段,不宜直接给它定性。”充分考虑民意基础,的确应该成为政策制定实施的重要前提。舍此之外,其法律依据和程序正当性,也是绕不开的考量因素。
跳出此事看,近年来,有不少地方为了推行殡葬改革,而不惜采取很多强制性手段,哪怕其背离民意也缺乏程序正当性。这些做法备受诟病,也值得反思:很多仪式寄寓着责任、传承着文化,而丧葬作为人生的最后一次“仪式”,其意义不论对于生者还是亡者都至关重要。移风易俗确实很有必要,但要兼顾民众心理接受度,循序渐进,而不可求急图快。